

随县香菇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,已经成长为湖北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之,随县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交易集散地,全国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。香菇产业成为随县特色支柱产业,富民产业,创汇产业。成为随州特色产业增长极的重要支撑。随县香菇产业发展趋于成熟,从菌种培育到大棚种植、工厂化种植、市场交易、精深加工、境内外销售、电子商务、冷链储存、物流运输、专业设备制造,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。全县有10万多农户,近30万人常年从事与香菇相关联的产业。香菇产业成为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。2019年随县香菇产业集群内入驻企业120多家,其中规模企业25家,全年规企销售收入51.2亿元,全县销售香菇(干品)8.4万吨,再创新高。创汇能力不断增强,成为随县主要创汇产业。2019年全县香菇出口创汇2.15亿美元,占全县出口总额的69.3%,随县香菇产业集群内有从事出口备案企业32家,出口备案种植基地13个,年出口额过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4家。裕国菇业获海关颁发最高信用等级的AA(简称双A)企业证书,是随州市海关双A企业的零突破,也是全国食用菌行业中首获海关双A认证的企业。产品出口到香港、东南亚、日本、北美、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随县的香菇产量和出口规模均居湖北省第一位。小香菇成为我县主要创汇产业。
随县还是产粮大县,随县的粮油加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中重要的传统产业,全县共有规企21家,2019年实现产值45.12亿,占比9.3%,在解决“三农”问题、推进新农村建设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。


随县石材产业始于2006年,随县石材产业发展至今已近17年历史,是支撑随县快速发展的主导支柱性产业之一,是随县白纸绘蓝图的重要产业支撑,经历届党委政府共同努力,至今已成长为两百亿大产业集群,有三个方面特点:
(一)资源特色突出。随县石材资源以饰面用花岗岩为主,主要分布在随县北部的吴山镇和万和镇,现已探明矿石储量5.55亿立方米、荒料1.91亿立方米,石材品种以“黄金麻”和“白麻”为主,具有色差小、出材率高、耐压强度大、吸水性小等特点,市场份额一度占到全国的20%。
(二)产业底蕴深厚。经过多年发展,随县石材产业已经形成吴山、万和两大石材产业园,园区先后被中国石材协会、中国矿业绿色矿山委员会推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。全县现有矿山开采企业6家,石材加工企业162家,具备年开加工1.8亿平方米板材的生产能力,厂区直接从业人员1.5万人,带动关联产业就业4万余人,为随州市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2010年随县石材产业被列入湖北省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,并作为全省石材行业“三山两园一支点”发展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;“十三五”期间,随县石材产业被纳入全省99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进行打造;2017年《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将随县列入饰面石材资源产业基地(CY006)和优势特色矿产;2019年《中国国土资源报》发文称随县“全国石材行业绿色发展的领跑者”;2020年随县石材产业跻身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,随县石材产业园被评为“中国十强建材工业园”;2021年“大随黄金麻”、“大随白麻”成功注册国家级商标,石材产业园获评“ 全国品牌建设工业园”称号;2022年新一届县委、县政府围绕“争创中部百强县”的总目标,全面构建“5511”产业体系,坚持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新发展理念,旗帜鲜明支持石材产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,完成新一轮矿权整合出让,新设矿区设计开采规模达600万方/年。
(三)发展前景广阔。随县石材产业围绕打造“中国随县·世界石都”的总方向和建设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总要求,强化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机制运用实践,抓好现有园区改造升级,规划建设中国随县花岗岩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,配套发展石材装备制造,逐步做大做强高端石材出口贸易,持续深化资源循环利用,启动随县石材总部建设,同步推进石材产业创新转型和矿区生态重建,形成持续强劲的磅礴发展动能。力争通过3年努力,全县石材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,具备向千亿元目标迈进的基础条件,初步构建起“12345”产业发展格局(1:一张全产业链蓝图到底。2:打造“世界石都”、建成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两大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。3:绿色化、集群化、高端化三大发展理念支撑。4:吴万工业园,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,华中石材现代物流产业园,华中石材智慧交易城四大园区协同发力。5:形成500亿元优势产业集群)。

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园、科创园等园区平台
正在建设华美恒业(随县)产业新城、汽车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
力争先进制造业产值突破100亿元


随县南北两大山系位于冷空气入口处,风速风力稳定集中,且山脉附近交通便利,便于风电施工,多重优势叠加,随县成为风电企业抢先投资开发的热点。随县现在已建成和在建六座风场,总装机规模达150万千瓦,目前主要任务是完善后期滚动扩展项目建设,发挥产能效益。在殷店、万和、万福店三大光伏电站基础上,利用随县荒坡缓地多、日照充分的资源优势,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,用之不谒。再引进3-5家光伏电站项目。争取到2020年,光伏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。创新开发模式,充分利用“太阳能+扶贫”、“太阳能+农业生产”、“太阳能+分布式居民屋顶建筑”等模式,做大随县太阳能光伏能源项目。


随县,古老而年轻,建制始于战国末期,有 2300 多年的建县史。2009年,随县获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立,是湖北省最年轻的县。全县版图面积5543平方公里,辖19个镇(场)、2个风景名胜区、1个经济开发区,总人口89.89万,是炎帝神农故里、千里淮河源头、中国香菇之乡、中国蕙兰之乡。
历史文化底蕴深厚。悠悠华夏文明史,烈山脚下是源头!五千多年前,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在随县烈山诞生,开启了赓续数千年的华夏农耕文明;两千多年前,随县建制,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在这里唱响;六百多年前,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在随县集结乡兵结栅自固,踏上了建立大夏王朝的漫漫征程;七十多年前,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带领新四军在随县浴血奋战,徐海东带领红二十五军行军驻守田王寨,为随县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基因;十二年前,新随县经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立,成为湖北省最年轻的县。
交通区位优势明显。随县北通中原、南达荆湘、东承武汉、西走川陕,处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节点。距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重庆均在 1000公里左右,距武汉约1个半小时车程。交通便捷,汉十、随岳、麻竹三条高速公路,汉丹、宁西、汉十等四条铁路,G316、312、346、240、234 五条国道穿境而过。
旅游资源丰富独特。随县地处长江淮河之间,北依巍峨沧桑桐柏山,南靠奇丽俊伟大洪山,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造就了随县的天成之美。境内可开发各类旅游景点300多处,拥有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、西游记公园、西游记漂流、田王寨景区、明玉珍故里5个国家4A级景区,大洪山琵琶湖风景区、抱朴谷康养旅游区、云峰山万亩茶园风景区、神农牡丹谷生态旅游风景区、神农部落景区5个国家3A级景区,境内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(大洪山风景名胜区),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(湖北随州淮河国家湿地公园、封江口湿地公园),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(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、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名胜区),1 个省级森林公园(七尖峰森林公园),1个省级地质公园(大洪山火山地质公园),慈云居、桃花园、炎帝紫薇园、东润紫海田园等乡村旅游点更是遍地开花。是湖北旅游强县,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,湖北省重点宣传和扶持的10个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,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第二批荆楚文旅名县创建单位。
节庆活动精彩纷呈。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,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,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项。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四届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,是凝聚海内外华人感情、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的重要载体,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之一。每年一届的炎帝文化庙会已经成为随县文化演艺品牌的一张名片,来自随县和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及团体欢聚一堂,共同交流和展示艺术精品,烹制出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盛宴。此外,“桃花文化旅游节”“牡丹文化旅游节”“兰花文化旅游节”“随县香菇文化旅游节”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“随县美食擂台赛”“乡村旅游讲解员大赛”“美丽随县乡村马拉松”、“华中汽车越野赛”等异彩纷呈的文旅节事活动,给随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,营造出“月月有活动,常常有惊喜”的良好氛围。
